40歲之後,身體的炎症愈來愈多,將這些小病小痛做個紀錄。

主要分成①睡眠障礙 ②掉髮 ③汗皰疹 ④偏頭痛&肩頸僵硬 ⑤火氣大 ⑥胃脹氣 ⑦髖關節疼痛&膝蓋疼痛 ⑧婦科&亂經

 

  ① 睡眠障礙  

讀書時上課打瞌睡,坐車最好睡,坐飛機也是還沒起飛就睡著的我,從來沒有想到會有睡眠障礙的一天。30幾歲生完小孩開始會因為夜尿而半夜起床上廁所,回床躺下後立刻睡著。40歲之後入睡的部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,但問題出在半夜一、兩點夜尿之後,會開始睡睡醒醒到天亮。到了隔天就是精神渙散的起床。狀況時好時壞,好的時候可以一覺到天亮,最差的狀態是一個晚上夜尿兩遍,非常惱人。

日常改善:

1. 中午後不喝含咖啡因飲品:一開始中午過後不喝咖啡,後來發現連中午過後喝了綠茶、紅茶等,晚上入睡前,腦子居然無法休息,有一種明明眼睛閉上,但大腦仍無止境的運作感。購入兒茶素綠茶後,每天喝600CC,而後茶包用盡,將茶飲料減少到一杯的量後,睡眠改善有感。

2. 控制喝酒的時間:平時家中常備的酒品為啤酒跟葡萄酒,30歲時睡前來杯酒很好睡,但40歲後反而容易睡到凌晨一、兩點醒來就清醒了,加上夜尿,回床上躺到天亮。將喝酒的時間提早到晚餐前後,也不容易睡前因為酒精而感到口乾舌躁。

3. 晚間減少水份攝取:除了晚餐喝湯後開始減少水份攝取之外,晚間7-8點運動,增加流汗的機會,可以減少夜尿,減少半夜起床的機會。

4. 定期看中醫與補充營養品:吃穩定神經的中藥並偶爾補充鎂+鈣,以及黑芝麻粉。

5. 聽冥想音樂:雖然下班回家後免不了追劇看片,大約於22:30關小燈後播放SPOTIFY內Peaceful Meditation幫助腦內思緒慢下來,聽個20-30分鐘再熄燈入睡。

6.ROIHI-TSUBOKO 穴位貼布(熱感)貼在耳後,幫助腦部血液循環,並在貼布後加上磁力貼的磁石作為加強。

7.常常是火氣大或胃脹氣導致睡眠障礙,接著是一連串無止境的睡睡醒醒,讓身體各部位更多炎症發作,平時儘量遵守八分飽並少吃炸物。

 

  ② 掉髮  

40歲後發現有些媽媽同事頭皮髮線非常明顯,兩年前確診後,連續幾個月掉髮嚴重,皮膚科醫生表示40歲的掉髮是正常的,接下來只會愈掉愈多(嚇)

日常改善:

吃了iherb頭髮、皮膚和指甲方劑,但是膠囊味道實在太可怕。改吃DHC的鋅跟D3。

 

  ③ 汗皰疹  

每到季節交替春天跟秋天,腳掌或腳趾頭間常常一顆一顆的汗皰疹,奇癢無比。

日常改善:

1.喝了去溼茶,不好喝,所以無法持續。

2.泡腳、泡澡可減少長出汗皰疹。即便是每次洗頭時,利用洗頭洗澡這短短的時間泡腳也是有效。

 

  ④ 偏頭痛&肩頸僵硬  

自從開始有睡眠障礙之後,連帶的會有三不五時偏頭痛的情況出現。雖然沒有疼痛到需要吃止痛藥,但右側常常有種麻痛不適感。本來還擔心是不是腦子長不好的東西,神經內科醫生表示如果是長不好的東西,會腦壓高、嘔吐,看起來應該是肩頸僵硬所引起的偏頭痛,可以藉著按摩舒緩改善。雖然每個月定期一次SPA抒壓,但效果有限。

日常改善:

1.中醫詢問是不是睡覺都睡同一邊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才忽然發現,我幾乎都是右側睡。而後,睡覺避免只有右側睡。

2.上班時間免不了久坐而產生的肩頸僵硬,週間05:50起來做10分鐘youtube的B-FLOW YOGA

3.蝦皮購入拔罐儀,請女鵝依照圖書館借來的拔罐書籍穴位拔罐。偏頭痛雖然沒有完全消失,但發作的頻率減少。

 

  ⑤火氣大  

年輕時吃鹽酥雞,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。這幾年吃油炸物,隔天起床會有種口乾舌躁,舌頭痛或牙齦痛的情況產生。然而火氣大也連帶的影響睡眠,形成惡性循環。

日常改善:

雖說不吃油炸就可以減少火氣大,但還是很想吃的情況下,不吃裡面的蒜頭,不搭配飲料或酒,配白開水,可以減少隔天的不適感。麻辣鍋、大蒜、麻油避免食用。

 

  ⑥胃脹氣  

20幾歲怎麼大吃大喝都沒有問題,睡一覺起來就reset了。這幾年的狀況是三不五時就胃積食。一開始吃金十字胃腸藥還有效,後來吃了胃腸藥食物還是卡在肚子中,有時帶著疼痛感,有時脹氣嚴重,不好入睡。最嚴重的一次是早餐吃了米糕,然後卡了四天。建議腸胃有問題立即找肝膽腸胃科醫生問診,胃鏡檢查的部份,一般的吞胃鏡檢查實在是太可怕,如果預算允許,選擇無痛胃鏡大腸鏡,減少檢查期間的不適感。

日常改善:

1. 少量多餐,且避免邊吃飯邊搭配飲品。參考「腹脹是身體的警訊」書中,確認自己的肚子痛是哪種原因,書中提供8種腹脹原因與飲食方向。

2. 醫生提醒我腸沾黏嚴重,儘量不要吃糯米及豆製品。到40歲才知道不要吃糯米,三不五時早餐吃飯糰,這幾年常常胃不舒服,沒想到是飯糰的問題。為了追求優質蛋白質,還豆漿搭配飯糰,一直以來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早餐,端午節粽子不忌口、平時還團購麻糬,常吃著無法負荷的食物,導致胃反覆發炎,現在終於真相大白了。

3.胃不舒服容易造成睡眠中斷、睡睡醒醒。可聽SPOTIFY內180 BPM Workout MIX在家超慢跑或是公園散步,促進打嗝與排氣。

 

  ⑦髖關節疼痛&膝蓋疼痛&足底筋膜炎  

30幾歲想說慢跑對身體好,反正我也愛跑,每天3公里5公里的跑,接著就是面臨到髖關節疼痛,極痛,痛到晚上無法睡覺,骨科醫生建議不要跑了,且需加強補鈣。已經好幾年沒跑了,前陣子到運動中心做有氧運動,一個MOVE,覺得膝蓋不太對勁,接著膝蓋痛了好幾天,又是一個日日夜夜影響情緒與睡眠的疼痛感,骨科醫生說是軟骨發炎,做完電療、熱敷、騎腳踏車復健後回家。這兩年陪著EMMA看腳的問題,才發覺原來我也是扁平足,且肩頸酸痛有一部份也是來自於我的腳,以及常常復發的足底筋膜炎都找到原因了。

延伸閱讀:復健科沒告訴你的扁平足13個大秘密!

日常改善:

1.電視廣告常看到的UCⅡ可加強於關節保健,可作為日常保養。

2.多晒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,可保骨本。若上班日照不足,可補充維他命D3。

3. 球鞋搭配扁平足矯正鞋墊,室內穿足弓設計的室內拖鞋,偶爾網球滾腳底板。

4.每日幾分鐘的毛巾操也有助於改善。

 

  ⑧婦科&亂經  

膀胱炎(排尿庝痛)、陰道炎(搔癢,灼熱,疼痛,異常分泌物和異味)會隨著免疫力下降或是即將步入更年期,更頻繁的發作。

日常改善:

1.可補充蔓越莓益生菌改善體質。婦科醫生說40-44歲會有亂經的情況發生,但不代表會停經,需合併使用黃體素與雌激素調經。

2.MC來前一週容易半夜畏寒,可以穿襪子睡覺。

 

  日常飲食  

原本想照著「擇食:吃到自然瘦,邱錦伶明星級的養生法」進行,但是實行上有難度。

目前依照「診療間裡的偽醫學 - 5分鐘破解醫學謊言,有效避開要命的隱形危機」書中所提到的:不喝牛奶、補充維生素D、運動是好事,但對於減重沒有太大幫助、減少吃加工食品,但不限於加工肉品,所以熱狗、肉醬、培根、烤肉都是可以大口吃的。

其中Dr. Ken Berry所提到的觀念,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存很久的時間,這99.9%的時間,不吃穀類、糖類或牛奶,也不喝果汁或高熱量飲品。

以下採錄 Dr. Ken Berry The Proper Human Diet Guidebook 早餐指南

Day 1:牛排與太陽蛋 Steak and Eggs

Day 2:豬肉香腸與西式炒蛋 Pork Sausage and Scrambled Eggs

Day 3:培根佐煎蛋 Bacon and Fried Eggs

Day 4:漢堡肉 Breakfast Burger Patties

Day 5:火腿佐歐姆蛋 Ham and Cheese Omelette

Day 6:冷鮭魚伴奶油起司散蛋 Lox and Cream Cheese Scramble 

Day 7:西班牙香腸與西式炒蛋 Chorizo and Egg Scramble

我本來想放棄燕麥跟白飯了,

但是七七老大(懶人降脂法,體重-5kg、體脂-5%,只要2周超簡單,鮪魚肚變成六塊肌)提到不吃澱粉會容易造成掉髮、經期大亂,

因此還是回到澱粉的懷抱。七七老大提供七種澱粉選擇:1.五穀 2.燕麥 3.糙米 4.地瓜 5.蕎麥麵 6.馬鈴薯 7.香蕉 8.白飯

目前儘可能控制日常飲食、每天一顆蛋並飲用體重*30ML的水。

以期能減少炎症的反覆發生。

arrow
arrow

    在森林裡種首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